May 1999, 中華管理評論
Nov.2, No.4, pp.115~124

國內資訊管理領域中網路教學的研討

周斯畏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技術系
副教授


摘要

  企業網路的應用是現階段企業產生競爭優勢的要件。網路專業技能隨著網路在企業中扮演角色的不同而起了變化。另一方面,大學資訊管理系是資訊技術對組織影響力逐漸增加後的新興科系。扮演著為企業培育兼具學理與實務的人才,同時能以宏觀性的技術與管理學理來帶動產業升級。其主要宗旨之一是,將資訊技術適切的應用,使技術面的成效能由效率的提升,進而成為效能的全面改善。而網路相關領域,在傳統純技術定位及導向的教學與企業應用模式下,有必要重新思考。因此,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為以下四點(a)了解企業界的網路專業人才所需的網路專業技能(b)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方向與內容(c)業界與學界對網路專業技能的看法是否有差異(d)探討業界與學界如何經由本研究而相互了解對方,同時產生雙向互動的模式,以達到「學以致用」及「學術帶動產業升級」的雙贏局面。

  本研究探討的網路教學內容,主要是針對各資管系開設的『企業資料通訊』這門必修課。本研究範圍在學界方面,是針對各大學與學院的資訊管理系,並不包含技職學校。而在產業界方面,由於考量不同的產業形態,對網路之需求可能有所差異,礙於時間與能力上的限制,本研究將範圍侷限在資訊相關產業,因為一般資管系學生的出路,仍是以資訊相關產業為主。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學界與業界在網路規劃、網路管理與網際網路相關課題上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在網路規劃方面業界最重視的項目,前三名分別為網路的可靠性評估、應用系統可靠性評估以及軟硬體相容性等問題;在網路管理方面,業界則最注重網路安全與效率管理方面的問題;最後在網際網路相關課題方面,業界則最重視網際網路上開發工具的使用。兼具網路技術與管理知識是企業界需要的人才,也是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可以努力的方向。至於以企業網路來提升企業整體效能是目前業界在網路應用上最弱的一環,也是業界可借重學界之處。

關鍵詞:網路專業知識,大學資訊管理系,網路教學,問卷調查,個案訪談,網路規劃,
    網路管理,網際網路應用,網路效益


一、 緒論

  網路科技可說是影響近代生活最重要的一項科技,企業組織無不希望引用網路上的商機以帶來競爭優勢。包括了增進企業內部溝通的效率與處理程序的效能,企業上下游組織由供應、製造、倉儲、配銷、運送、到銷售等,以及應用網路形成與顧客間在購物與產品資訊的雙向互動。

  既然網路的應用如此的重要,企業組織中的成員到底需要具有那些網路專業知識,才能將網路的效益具體發揮?Peter keen[1994]曾提出「網路規劃」與「網路管理」,對於網路的應用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網際網路」在1991年正式開放作為商業用途後,對於企業的運作模式及成效,也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傳統的資訊相關科系,例如資訊工程、資訊科學、或電機工程,大都以資訊技術為授課的核心。「資訊管理」(以下簡稱資管系)系成立的基本精神則在強調如何有效應用資訊技術,因為往往一個欠缺效能的組織,並非採用落伍的資訊軟硬體設備,而是沒能有效應用這些科技。特別是在網路教學上,由於網路技術的蓬勃應用與發展是在八零年代中期開始[Keen 1994]。因此資管系的網路教學,如何真正落實網路技術應用的精神,同時滿足企業的需求,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基於前述兩個思考主軸,其一為企業需要那些網路專業技能?另一則為資管系的網路教學,如何落實網路技術應用的精神,同時滿足企業的應用需求?本研究的目的如下:(a)了解企業界的網路專業人才所需的網路專業技能(b)了解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方向與內容(c)業界與學界對網路專業技能的看法是否有差異(d)探討業界與學界如何經由本研究而相互了解對方,同時產生雙向互動的模式,以達到「學以致用」及「學術帶動產業升級」的雙贏局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a)了解企業界的網路專業人才所需的網路專業技能(b)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方向與內容(c)業界與學界對網路專業技能的看法是否有差異(d)探討業界與學界如何經由本研究而相互了解對方,同時產生雙向互動的模式,以達到「學以致用」及「學術帶動產業升級」的雙贏局面。

  本研究的進行是以問卷調查及個案訪談的方式同時進行,前者取其較能全面性的了解網路在企業界應用現況,以及一般大學資管系在網路教學上的現況,並且比較兩者間的差異性。後者則是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界所需網路專業人才的現況,再與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方向及內容比較。

2.1問卷調查部份

2.1.1研究架構

  此部份所探討的網路議題,主要是『網路規劃』、『網路管理』、以及『網際網路應用相關課題』。茲將本研究之架構整理如圖2.1.1

 

wpe85074.gif (18432 bytes)

2.1.1 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

 

  此外,由於網路科技在企業的應用日趨重要,像是提升營運績效、加強廠商之間的溝通以及提供更完善的客戶服務等,可見如何運用網路以提升效益是企業重視的課題之一。許多學者如賴香菊【民84】、王存國【民85】與謝順金【民85】等人,都提到有關網路的效益面,也導致本研究編製網路效益量表的想法,希望能了解企業採行網路時所希望獲得的效益是什麼?同時藉由網路效益量表的重要性反應,可以提供給資管系教師做參考。

2.1.2研究問題與假設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資管系教師在三項網路議題上的看法,包括『網路規劃』、『網路管理』與『網際網路相關課題』,是否和企業實際的網路需求有差異?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問題與對應的假設如下:

問題一、學界與業界對『網路規劃』課題的看法是否有差異?

假設一、學界與業界對『網路規劃』課題的看法有差異。

問題二、學界與業界對『網路管理』課題的看法是否有差異?

假設二、學界與業界對『網路管理』課題的看法有差異。

問題三、學界與業界對『網際網路相關課題』的看法是否有差異?

假設三、學界與業界對『網際網路相關課題』的看法有差異。

2.1.3問卷編製

  本研究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四部份,分別為個人基本資料、網路規劃與管理量表、網際網路相關課題量表與網路效益量表。以下針對網路規劃與管理量表、網際網路相關課題量表與網路效益量表逐一說明。

(a)網路規劃與管理量表
此部份是有關網路規劃與管理上的課題,題目共計21題,問卷內容係參考及整合自國內外學者【Keen,1994;Sherman,1990;Schwartz,1992;袁文宗,民84;周斯畏,民84】所做之研究與相關文獻。在作答方式上,是採用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的五等量表,並採正向題計分,由受測者在五個選項中勾選一個答案,『極為同意』得5分、『同意』得4分、『無意見』得3分、『不同意』得2分、『極不同意』得1分,得分愈高,代表受測者對此題敘述的同意程度愈高。
(b)網際網路相關課題量表
網際網路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對於各個層面的影響也非常廣泛,由它盛行的程度來看,必然會對學校教學有所影響。故本研究增闢此部份的設計,以瞭解業界及學界對網際網路課題的看法,此部份的題目係由本研究參考相關資料自行編製。
(c)網路效益量表
本量表是針對企業界而設計,填寫對象是各公司內部的網路主管,由他們依照公司的網路使用狀況,對各個效益項目勾選同意程度。問卷題目共分為27題,題目的編製係參考及整合自榮泰生【民83】、賴香菊【民84】、王存國【民85】與謝順金【民85】、李保成【民85】與Nejmeh【1994】等人之研究。

2.1.4研究對象與抽樣

  本研究在學校的選取上,包括台大、政大、中央、中山、中正、輔仁、淡江、中原、文化、大葉、元智、銘傳、長榮、高雄工學院、實踐管理學院、中華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等共計16所。

  在企業公司的選取上,本研究分為兩個方向來進行,首先根據天下雜誌在1996年所公佈之結果,選取全國前1000大企業中之資訊相關產業,總數約為100家。此外,本研究透過報章雜誌、分類廣告、網路及其他管道,也得知許多徵求網路人才的企業,故此部份所調查到的公司,基本上都已經在使用網路,或至少打算開始架設網路,本研究也針對這些企業寄發問卷,所寄發出的問卷共計430份。

2.1.5信度與效度分析

  本問卷內容是參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與文獻編製而成,在問卷草擬後曾寄發給網路人員進行檢測,並根據他們的建議做適度修改產生出最終問卷,因此本量表應具有相當之效度。而本研究之信度是以統計係數Cronbach α來衡量。根據Wortzel【1979】在研究中指出,為Cronbach α係數介於0.700.98可算是高信度值,若低於0.35則應捨棄。本研究三個量表所達到的信度值都高於0.70,故具有相當之可信度。

2.1.6問卷回收狀況

  本研究將問卷回收情形整理如表3.6.1所示,其中教師的有效回收率為54.17%,而網路主管僅有11.63%,由此可見學術界的回收率比企業界要來的高。而全部樣本的有效回收率為13.88%

 

3.6.1 問卷回收狀況表

  發出問卷 回收問卷 無效問卷 有效問卷 有效回收率
教師

24

14

1

13

54.17%

網路主管

430

57

7

50

11.63%

總計

454

71

8

63

13.88%

資料來源:本研究

 

2.1.7 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分析工具為SPSS for Windows軟體,而採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敘述性統計分析、t檢定、Spearman rank test、Cronbach α信度檢定,本研究設定之顯著水準為0.05。

2.2個案訪談部份

  本次訪談所要尋求的解答包括了,(1)企業界所需要的網路專才有那些?所需要的網路專業技能何在?(2)資管系的網路教學其主要內容有那些?(3)企業界對學界在網路人才之養成教育上的期許?學界對培育能學以致用的網路應用人才,在課程與內容之設計上的建議?

  由於無法針對所有的企業與大學資管系作深入的訪談與了解,本研究特選定兩所規模較大,組織架構健全,且對網路專業人力需求較全面的資訊產業,以作為企業對網路專業人力需求的了解。至於學界方面,則選擇隸屬於管理學院下的資管系,來了解網路應用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向。


三、結論

3.1問卷調查研究結論

  本研究在問卷調查部分針對三項網路議題,分別是「網路規劃」、「網路管理」與「網際網路應用」等,來了解業界與學界對具體實現這些目標之看法。另一方面,也了解學界與產業界之間的看法是否有差距。業界認為在實施「網路規劃」時,要以網路實體架構和處理資訊的網路應用系統,這兩者的可靠度(reliability)為首要考量。同時對異質性系統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避免因選購不同廠商製造的系統,而形成相容行與升級時的困擾。對「網路管理」而言,基本上最重視資料隱密與安全性,畢竟網路駭客(hacker)造成商機的留失,以及電腦病毒對生產力的損害,都是企業希望由技術與管理面思考並加以解決的。同時企業對網路的管理,目前大多只停留於組織效率(efficiency)提高的思考模式,至於以網路來提升企業效能(effectiveness)的思考方向,仍然十分欠缺,也是業界與學界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最後對「網際網路應用」而言,業界對其上的開發工具十分重視。紀文章教授針對「電子商務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民86]一文中曾提及,電子商務的關鍵技術之一「多媒體內容與網路出版基礎架構」(Multimedia and Network Publishing Infrastructure),便是有效的使用開發工具如Java,將資料以企業想要呈現的方式(例如增加行銷與廣告的效果,或提供特定客戶服務等)加以處理。整體而言,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界與業界雙方對此三項議題的看法有明顯的差異。此項結果顯示的意義為,學界有必要多留意業界在網路應用中,有那些是關鍵性與最迫切需要的。畢竟網路應用領域浩瀚,除了基本的網路知識外,排定優先順序來講授相關應用,在效率與實用性上較佳,同時對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會有較佳的立基點。而業界對網路應用相關問題也可廣泛徵詢學界意見,以求得更深遠的網路應用視野。Peter Keen[1994]的文獻中提及,許多企業如Sears與American Airlines等,由於對網路技術的應用十分獨特,建立特有的網路平台與應用(例如運銷、市場情報收集、與客戶服務系統等),競爭對手不易仿傚而產生許多企業無法趕上的市場優勢。這些公司除了使用現有網路技術外,都有強大的市場、技術、與策略研發部門。常久以來,企業對科技的應用常是「見樹不見林」,欠缺宏觀性的視野,這點倒是可借助學界對理論與常遠性發展的分析,來彌補不足並發展成一種產學戶動與互補的模式。

  此外,根據本研究的調查顯示,企業在採用網路後所希望獲得的效益,在27個網路效益項目中,前七項分別為『達成軟硬體設備共享』、『減少資訊的搜尋成本』、『加強與廠商和客戶之間的聯繫』、『降低地理上的限制』、『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加產品行銷』以及『提昇組織間的效率』。這些問卷調查的結果雖然只是一些看似平常的名詞,卻可以為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大方向。因此經由分析表4.4.1的結果後,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i)如何降低成本被企業視為第一要項:參考表4.4.1可以發現,其中整體排名之第一、二與四項,皆與如何降低營運成本有關。但是成本問題若單獨考量則意義不大,而是必須思考在成本、利潤、服務品質、與可靠度等之間,求得一個平衡點。而『達成軟硬體設備共享』、『減少資訊的搜尋成本』、與『降低地理上的限制』等,都是在網路規劃與網路資源(resource)管理議題上,就網路技術的使用與管理可以詳細加以討論的。(ii)如何落實全面品質管理(簡稱TQM)漸受重視:表4.4.1中『加強與廠商和客戶之間的聯繫』與『提升客戶滿意度』是企業使用網路的重要訴求。然而客戶的需求如何滿足?這包括了資訊和服務的提供,以及客戶意見的收集。戴明的TQM理念,使用循環改善的方法將客戶需求逐步落實於產品中。Peter Keen[1994]就曾提出將TQM方法用於網路規劃,並使用如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為工具。以筆者所見,對資訊專業背景而言,QFD與TQM的合併使用,到不如將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的方法論,來結合TQM及網路規劃,不但簡單易懂且物件導向觀念在資訊相關領域又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因此以TQM觀念將客戶的需求反應於與網路規劃及網路資源管理上,又是一個相當務實的網路教學題材。 (iii)以網路提升企業效能的觀念還有待推廣:分析表4.4.1的另一項發現就是,提升企業效能與企業效率相較之下,前者受重視的程度明顯不如後者。這種發展模式會使企業網路化所帶來的效果相當有限。很遺憾的是本土企業對企業效能重要性的認知上或實現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學界在這個議題上應特別加強。更具體的說,效能的提升有賴流程整合、與文件資料的有效管理,再輔以網路規劃與管理來具體實現。這都是資管系之網路教學可以討論的題材。

3.2個案訪談結論

  本研究分別針對企業與學校,進行較為深入的訪談與分析,其中企業部分是了解網路應用現況與對網路專業需求的情形,而學界部分則探究其網路教學目標、方向、與內容等,再針對本研究所欲探尋的問題,整理出如下的結論:

  1. 企業的網路專業需求

  不同類型的企業由於主要的應用訴求有差異,自然會對網路專業有不同的需求。但是由個案企業對網路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與企業整體性需求的配合,可以得出幾個企業對網路專業需求的大方向。(1)網路要達成作為企業資訊基礎建設的功能:無論是網路系統的建置或管理,應考量企業的文件管理、資料庫管理、再配合著網路基礎平台由規劃與管理的角度,發展出一個能整合企業流程的網路架構。換言之,企業對網路專業的需求將由提升企業效率的思考方向,更上一層的達到提升企業效能的境界。這個論點在李保志教授【13】的文獻中可以互相映證。(2)網際網路的應用:網際網路可說是對九零年代企業影響最為深遠的資訊科技,無論大小企業無不卯足全力,運用網際網路來提升企業營運效益。也因此與網際網路有關的技術,由基本的程式開發能力( CGIJava、與Active X)、工具使用技巧、InternetIntranet的整合方案、到資料庫與WWW的結合等,都是企業所迫切需要的技術。(3)技術與管理的結合:除了網路技術外,企業對應用網路技術來達成特定功能的需求也逐日增加,例如達成更佳客戶服務與達成行銷產品的目標。況且由網路規劃或滿足企業流程整合的角度來思考,企業對網路專業的需求都是以網路技術為基礎,再輔以技術應用的管理層次。亦即企業需要兼具技術與管理理念的混合型人才。

  1. 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

  在大學資管系開設的網路課程,大多隸屬於資訊技術類別,而且至少有一門的企業資料通訊或網路課程為必修,再輔以網路相關選修課程。至於教學內容上則就有差異性,主要與教師的專業領域或系所的發展方向等有關。以深入瞭解的個案而言,本研究提出幾項發現與建議:(1)以資訊技術為基礎課程:要適切應用技術前,要先了解技術原理。基本上,將網路課程歸屬於資管系內的資訊技術領域無可厚非。然而以目前國內資管系網路課程的教師,大多為資訊科學或資訊工程背景出身,在教學上有適當調整的必要。主要原因就是資管系所要介紹的網路技術原理,不同於資訊工程系中所要強調的重點。前者並不適於在技術面的「如何達成」(How)過度強調,而應以不同技術的「功能意義」(What),就影響及彼此的關聯來切入與思考。例如資料錯誤檢測演算法的CRC-32是如何完成,是屬於「如何達成」的理念介紹。而CRC-32若與不同的資料錯誤檢測演算法如位元填充(Parity bit check)等的相互比較其功能特性、適用性、與產品價格成效等,是屬於「功能意義」(What)的強調。(2)資管系的網路教學要強調「整合性」:除了網路功能性的基礎知識介紹外,還要能以網路規劃、網路管理、網路資源應用、資料庫、主從式運算架構、系統分析設計、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原理、全面品質管理(TQM)、與企業改造(BPR)等。由這些不同的技術應用與網路知識相結合,則網路技術之應用會有更寬廣的空間,達到以網路技術來提升企業營運效能的目標。(3)應加強融入管理理念:在資訊管理的相關研究與應用領域中,很難以單一的技術或管理理念,來作問題的探討而能獲得較有突破性的發現。例如研究網路規畫,若只是單純的滿足實體性功能,包括資料得以傳送或資源得以共享等,則貢獻不大。更具體的說,由於資管領域的研究,是以資訊技術在不同層級的應用為主,相較於資訊工程或電機工程內的網路研究,後者是以新技術的研發為主要訴求,如研發資料交換或路徑選擇的方法,從而達到傳輸速率的改善。前者關於網路應用的研究,例如以資訊技術來促成企業組織內部與外部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的實現,進而形成商流、金流、資訊流、與物流的整合,從而達到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因此除了有網路技術的整合性知識外,還必須融入企業館理的理念,例如網路的實體設計與網路管理,是否能與組織內或組織間的企業流程、文件管理系統、甚至於與客戶的需求等,相互的配合與整體性的考量,才是資管領域的網路教學,與企業對網路應用思考主軸。

  當然以一學期的時間要呈現上述的網路教學內容,十分困難。本研究所提之方向與內容,可以二或三學期的網路相關課題來有系統的呈現。「資訊管理」是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國內大學有資管系者,其時間大多不超過十年。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應掌握與資訊工程系的「技術分工」與「市場區隔」兩個角度來思考教學的方向與內容,前者代表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而後者更能滿足企業界對不同專業領域人才的需求。

  1. 企業界與學界對「網路專業人才供需」議題,在企業界對網路人才的需求上與學術界網路專業人力供應上的認知或看法

在深入了解企業界的網路專業需求與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後,本研究歸整出幾點發現:

  1. 企業界對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期許:網路應用必須要有足夠網路專業技術為基礎,但是資管系畢業生與資工或電機系相較,前者較不適合從事新技術的研發。因此業界希望資管系畢業生,能具備有將網路技術應用於企業流程改善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了網路規劃與管理、網路資料庫的設計與管理、與網際網路應用開發等。
  2. 大學資管系教師對網路教學如何能滿足企業應用的看法:大學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有兩個思考的方向來滿足企業對網路的應用需求,其一為「現學現賣」網路應用技術,另一則為「可大可久」網路應用策略。前者以實體應用技術為代表,例如網路產品的功能特性,及網際網路程式語言與開發工具等(JAVACGI、或Active X)。後者則為如網路規劃結合系統分析設計方法論、企業流程改造、網路規劃的管理面考量、與電子商務的設計等。以資訊產品與應用技術變遷如此快速,生命週期有越來越短的趨勢。因此對以「現學現賣」為主的網路應用技術,要有隨時準備升級(upgrade)的心理準備,否則以學校所學不可能完全滿足企業之所需。至於以「可大可久」為訴求的網路應用策略,則必須以學校所學配合企業實際狀況,認真思考網路應用的方向,以工作經驗輔以理論基礎,才能適切解決企業的網路需求,並進而提升組織競爭力。
  3. 學界與業界如何以雙向互動的方式,來相互配合以發揮「學以致用」,及以學術帶動產業昇級的目標:本土產業對資訊科技的應用較傾向由業界領導學界,其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本土的資訊產業重點還是在製造,對於創新性的設計與研發投入較少。另外就是資訊部門在組織中的功能定位,大都偏向解決基礎運作(operation)及中階管理(management)的事務,對於使用來作決策(decision)或產生市場競爭優勢的則並不多見。這種發展模式會形成學校是職業先修班,所培育出的學生欠缺對網路應用有較宏觀的思考方向,相對的將來對企業的貢獻也十分有限。尤其資管系的教育理念,應培養兼具資訊技術與管理理念的人才為主。因此以業界為主導,見樹不見林的做法,並不適合作為資管系的網路教學方向。然而若反其道而行,學界若欠缺掌握網路技術與應用的脈動趨勢,則又淪為見林不見樹的空談理論。因此在教學上若能避免上述兩種極端的情形發生,則資管系的網路教學,便較能培育出企業所需的網路專業人員。同時業界若能擁有具備應用網路技術及管理理念的混合型人才,對於提升企業競爭力一定會有所助益。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份

  1. 王存國,劉沛郁,鄭啟良,『網際網路與中小企業優勢形成之關聯性探討』,第七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5年,pp.188-195。
  2. 宋鎧、范錚強、季延平、郭鴻志、陳明德 合著,『管理資訊系統』,國立空中大學,民82年。
  3. 林東清,『資管人員的技能需求—由組織管理、系統開發與電腦科技三方面來分析』,資訊管理,第一卷、第一期,民國82年,pp.60-77。
  4. 果芸,『推動NII芻議』,資訊與電腦,民國83年8月號,pp.9-13。
  5. 周斯畏,『資訊管理系學生需要的通訊網路知識之探討』,1995第二屆資訊管理研究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4年,pp.36-40。
  6. 范錚強,陳年興,陳文生,王文泰,『迎接資訊社會的管理教育對策—由台灣學術網路的經驗談起』,第六屆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3年,pp.489-498。
  7. 張瑞雄,『促進資訊網路發展,政府責無旁貸』,時論廣場,民84.12.30
  8. 張緯良、鄭鳳生、朱四明,『中華民國各大學資訊管理系課程現況分析』,第六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5年,pp.406-415。
  9. 黃瓊玉、范懿文,『資訊管理教育的本土化策略』,第六屆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3年,pp.373-386。
  10. 賴香菊、林朝賢,『資訊高速公路在企業經營顧客服務上之應用研究』,第六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4年,pp.366-373。
  11. 謝順金,曾建銘,『影響企業採用電腦網路的因素及其採用後的效益研究』,第七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5年,pp.487-499。
  12. 謝坤澤,『企業網路資訊系統的規劃與構建』,民國81年。
  13. 李保志,吳顯東,林川景,鄧翔如,『企業網路管理與工作流程管理整合平台』,第八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pp.1-8。
  14. 紀文章,『電子商務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模式與發展方向』,網路應用百科-企業與Internet的結合,民國86年,pp.3-22到3-36。

二、英文部份

  1. Blake Ives and Sirkka L. Jarvenpa,”Will the Internet Revolutionize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 1996, pp.33-41.
  2. Callan , J. E., “Long-Term Vision for Cooperate Network Management,” Journal of Networking Management, 1990, pp.6.
  3. David A. Stamper, “Business data Communication , Second Edition ,” California,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pp.247-248.
  4. Desmond , John ,“Building Around Unknowns of Client /Server,”Software Magazine, March 1992, pp.68.
  5. Keen, P. G. W. and J. M. Cummins, “Networks in Action”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6. Rash, W.,”The Good and Bad Sides of Vender Alliances”, Communications Week, pp.75, June 29, 1992
  7. Ryans , C. C. ,“Resource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 Vol.33, No.2 ,April/1994, pp.65-67.
  8. Schulthesis & Sumn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Manager’s view, First Edition, 台北, 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pp.249-250., 1989.
  9. Schwartz , 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sign and Analysis, Prentice Hall, 1992.
  10. Sherman, K., Data Communications:A User’s Guide, Prentice Hall,1990.
  11. Soloman,S.D., “Staking a claim o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Supplement, Vol.16, No.13, pp.87-92., 1994.
  12. Turban, 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nd Expert Systems, Fourth Edition, Prentice-Hall, 1995.
  13. Welsh,J.A. & White J.F., “A Small Business is not a Little Big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59, No.4, pp.18-32.

[ 回目錄 | Top ]